信侯的阵营,转投于年二十的年轻秦王的预兆。
后因谏逐客令一篇,秦王政亲迎李斯为相。自此开始了征战六国的事业。
如今公子扶苏对于曹参的态度,也相当尊重。
而他们相遇,不过月余而已。
在此之前,曹参不过一策马之客。
李斯听过近日来这位与他相提并论的年轻人。
交谈之间,也有几分了解。才华的确有几分,可若说与他并肩,倒是过誉。
多年以来,才学上李斯唯一敬佩过的人,也只有师兄韩非而已。
曹参为人机智,处事有度,精于人情世故。这是优点。可惜他不曾研究学问,对于诸子百家,了解太过浅显。
若是太囿于书本,便只能如赵括一般,纸上谈兵。可若是理论都不通晓,那么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根基不稳的夸夸其谈而已。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自从秦灭齐之后,繁华一时的稷下学宫就废除了。
师父,以及曾在稷下的各派学者,早已作鸟兽而散。
如此情景,曹参家境又不殷实,如何成为一个博文广知之人。
时也,命也。
李斯只能如此感叹。
此是曹参不知。若他知晓,难免要笑人一句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