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原始时代_分卷阅读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0 (第2/4页)

植物的特性。

    原始人并不懂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知识,但他们有意识的将这种结籽更多的野生稻种子保留下来,种在水洼中。经过一代一代的选择,虽然稻米还是具有宿根的繁殖倾向,但也将多结实这个性状强化保留了下来。

    像结籽多的性状一样,野生稻的成熟不落粒也是在人工的干预下一代代选择出来。就这样,经过千万年的发展,人类将野生稻驯化为培育水稻,将多种优异性状集中在同一植株上,形成栽培品种。

    半山的稻米品种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但只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

    稻田里的大部分稻苗此时已经进入了开花期后期,但稻穗的情况却有些异常。有同一株稻穗上的颖花竟分别处于开花、灌浆、结籽的不同阶段。不同植株的稻穗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差距。

    风刃向乔落解释:“每一次都是这样的,稻苗并不是同时成熟,要分几次才能收割完成。所以经常有很多秕谷、未成熟的瘪粒参杂在里面。但实在是没有办法,总不能掰着稻穗一个个的去看吧!”

    乔落深思,这种生长周期的分段性不明显正是各种野生植物的共性。半山的稻种还是存在着及其明显的‘野性’

    让同一稻穗或同一株的不同稻穗,甚至同一群落的不同植株,其大部分颖花的开花、灌浆和成熟都同时完成,这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植物特性有利于人类有效地进行种植、田间管理和收割。既可以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控制肥水的供给,又不至于在收割时让米粒质量的参差不齐,造成大量浪费。

    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耕作技术来选择和规范稻种的生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