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_第二十九章 何为天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何为天命 (第1/6页)

    时值杨林和杨成俩人方才口角之际。数里外,后金军依仗兵力优势,逐步压缩明军的战线。他们知道身后有数百明军残存,本想回身消灭对方。

    但镶黄旗的代理旗主巴雅喇说了,这几百人一定要留给他收拾,别人谁也不准动,否则这脸面没法找回来。就是这个决定,让后金的一众将领悔恨终生。

    现在明军大部都已在山上列阵坚守,包括两千浙兵和一部分后军,双方激烈厮杀相持不下。

    朝鲜军主帅姜弘立见后金军人多势大,心中便多了一份私心。他担心全军都在山上容易被后金军围困,若战局不利跑都没法跑。

    而且朝鲜出兵不过是做做样子给明廷看,何必要给他们拚死卖力的打仗?最后无论输赢死的都是朝鲜人,回国后朝鲜王廷上下都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

    基于这种想法,姜弘立只将中营安排到紧邻明军的红脖子山高丽峰(《满文老档》天命四年)。却将已在山上布阵完毕的左营与右营重新分置山下。因这两营多有火器,便掘壕两重,枪炮层叠布列。

    刘綎见朝鲜军如此布阵不禁大骂姜弘立愚蠢。山下地势开阔平坦,正利于后金军骑射逞威和重甲突进。朝鲜军火器之犀利尚不及明军,如敌军不计伤亡欺身近战,则必败。这会让明军侧翼暴露三面受敌。届时全军都将极为被动,想撤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綎考虑到的还有另一面的事情。若朝鲜军列阵于山上这局面还好办,己方寡不敌众大不了由山中向后方撤退便是了。但现在朝鲜军将其两营列阵于山下,明军怎么撤退?

    若不管不顾真撤了,到时自己就会背上“弃盟友于万劫不复之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