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七章 王曾的本意 (第1/4页)
王曾是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哪怕被贬了官,他仍然不忘国事。 不出意外,今岁的新科进士大部分都会派到地方。 对于这些刚刚入仕的新人,王曾毫不怀疑他们的忠心,但他们也可能会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太急了,不行,太弱了,也不行。 该大时大,该小时小,才能做出一锅鲜美的鱼汤。 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 而这,恰好是新科进士缺少的东西。 凡事都具备两面性,尤其是地方官,作为最接近百姓的亲民官,难处很多。 偶尔也会用上一些看似不合适的策略。 当然,其中肯定不乏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但王曾坚信,那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官员还是心系朝廷,心系百姓的。 不能因为几颗老鼠屎,便全盘否定所有人的。 这样对那些兢兢业业的官员,不公平。 为国为民的官员,需要监督吗? 什么样的人,需要监督? 唯有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官员,才需要监督。 况且,朝廷本来就有地方监司,现在又多加了一层。 如此一来,进士观政的用意还需要多说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其实,王曾理解帝王的猜忌心。 历代帝王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总觉得有人想害自己,想夺权,想颠覆自己的统治。 五代时期的遗毒,更加加剧了此类想法。 太祖、太宗、真宗,莫不是致力于分割相权、军权,如此做法,既是稳固赵宋的统治,也是为了终结乱世。 因此,哪怕文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