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85节 (第4/7页)
们把目光回到那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之时。】 伴随着轻灵的讲述,水镜的画面倏然一转” 第76章 念奴娇13 还是那片茫茫夜色,苍苍山峦间,一江静水沉沉深流,空灵的乐声也便如水一样流淌,众人不自觉便沉浸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 山川行止,一叶扁舟缓缓驶入江心,有人白衣高帽,负手立于舟上。一轮圆月升在高天,画面再转过去,白衣人已然落座,举杯饮酒,他的对面,是一人持箫,吹着悠扬的曲。 洞箫幽幽,紧接着,画面上一列列的词句便交替出现: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刘彻脸上兴味的笑容褪了下去,锐利的眼眸里闪着精光,一瞬不眨地盯着水镜里的文字。透过那些字句,他仿佛看到了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好景里,列子御风而行的情境,不自觉便有几分痴了,喃喃道: “这苏轼,莫非也成仙了不成?” 刘彻很矛盾,观看水镜以来的理智告诉他,苏轼是不可能成仙的,但这赋里的意境空灵缥缈、高迈超逸,竟比司马相如《大人赋》里的描绘更脱尘三分,当真是难及而又可及的神仙之境! 刘彻刚刚歇下去的寻仙的心思又冒了出来,苏轼这赋简直写得他心里直痒痒。 另一边,司马相如面上也有了几分呆愣,他是存着心思要和苏轼一较高下的,诗词比不过,赋体可是他的看家本领。 可是,可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