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节 (第3/6页)
上不长鸡眼、不烂脚丫,一口气走十里都不带喘气!” 巴郡男人几乎一年要穿三季草鞋,就比如说川军抗战时就叫“草鞋军”,一双草鞋走天下,穿着草鞋参加淞沪会战。 而在问他们为什么穿草鞋时,回答却是:我们出来没有想过活到冬天! 人人会打草鞋,只是这手艺有高低之分,材料有好坏之别。 有人打得差,一穿就成“抱鸡母”,“草趴鞋”,没几天就散了。 一般人也只用稻草,加一些麻葛就不错了。 徐大柱打草鞋用着真材实料,鞋底板正,鞋帮掺着麻线和割成条的兔皮,春天穿柔软不冷脚,高端大气上档次还结实耐用。 用兔皮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只因为在上山都是野兔,夏天时套到的兔子皮毛稀疏又浅,防寒保暖的效果差,大小也不同,十张凑不够一只衣袖。 割成条用在草鞋就不同了,至少卖起来有一个噱头。 有人嫌贵:“十五文钱,我买三斤糙米都够喝五天粥。” 只要肚子吃饱,脚底下就不怕冷! 还是有人觉得不错,寒从脚下起,况且谁又见过草鞋镶金边的。 于是有人讨价还价,有人想用东西交换。 一番闹腾,十几双草鞋或卖或换的交易出去了。 数数收回来一百文钱,另外就是换来一个大簸箕,一个小木箱子。 红棘果粉也被人买走,不过称量时不是用称杆,而是用另外一个量器:“升子”! 这是买家自己带来的,很是会精打细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