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5/6页)
好,江枝很满意。 徐二瑞没有什么见识眼界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听话,现在更是对自己的话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里。 夏天时,江枝就想到种植木耳,还将长过木耳的菌棒放在一边。 只是简易版的种植棚也需要挖一米深的坑,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在这山上要挖坑是麻烦事,而且冬天雨水一多,坑里就要积水,也没有薄膜,就搁置下来迟迟没有实施。 木耳生长不需要阳光,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有一些散射光就足够了。 于是江枝现在就想到那些被废弃的炭窑。 自家的炭窑已经塌了,徐二瑞只需要将里面的土石清理出来,再把塌的顶部遮盖起来,再堆放进新鲜红薯。 靠红薯的呼吸,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各项指标正常。 只要进过红薯窖的人应该有体会,冬天里面温度比外面高,一打开窖门就要呼呼冒白气。 有时候红薯堆太多了,会造成湿度过大,红薯上和窖壁上还会布上水珠。 真是又湿又潮,丢一根木棒就要长菌子。 这个也是江枝想起人家种灵芝的技术。 灵芝木耳都是菌类,只要能种灵芝就可以种木耳。 换句话说,只要江枝找到灵芝孢子粉,理论上就可以种出在现代是豆腐价的“千年灵芝”。 江枝把种木耳的事告诉了春凤,徐大柱说很好,整理出炭窑种木耳,两家收的红薯也正好找到地方放,一举两得。 本来没有计划红薯窖,想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