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63节 (第1/5页)

    “是。”

    曾公亮点点头,伸手道:“请知院入内一观。”

    赵骏就跟着他进了火器司中。

    进到里面,一股浓重的硝石味道就扑面而来,不过院子里很干净,倒是没有什么杂物。

    一路穿过前面的厅堂院落,到了后方作坊当中,就能看到各类木屋棚舍里,大量的工匠正在制作火器。

    里面有各种药物、矿石,工匠们通过火烧、捶打、蒸馏等方式,获取到想要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东西混杂在一起,装起来,就变成了一枚小球。

    曾公亮一一介绍道:“知院,这是火球,这是烟球,这是铁嘴火鹞,这是竹火鹞……”

    他一口气说了十几种火器,都是《武经总要》中有记载,但没有突火枪、火炮,因为这两样东西都发明于南宋,一个是宋孝宗时期,一个是宋理宗时期。

    而且突火枪和火炮威力也不大,特别是突火枪,是用竹子做的,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品,跟明清时期的火绳枪比都属于落后产物。

    赵骏见识了这些火器之后,边走边说道:“这火球的火药配比如何?”

    曾公亮说道:“有硫磺14两、窝黄7两、硝40两、松脂14两以及砒黄、定粉、黄丹、干漆、竹茹、麻茹、黄蜡、桐油、浓油、清油等若干。”

    “太杂了,影响威力。”

    赵骏摇摇头道:“我要的是纯火药,以后生产火药,一斤当中,要含硝石12两,硫磺1.6两,木炭2.4两,明白了吗?”

    这个比例就是后世黑火药最佳比例,既75%的硝石、10%的硫磺、15%的木炭这样。

    听到他的话,曾公亮想了想,招来一名工匠吩咐了一声。

    那工匠便钻入棚中,用秤小心翼翼地把硝石、硫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