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第1/3页)
“萧青和萧正阳无数次借由《追凶》解读我。结果都不尽人意。”周沉将稿纸其中一页递给贺执,手指落在其中一行: ——“人的理解受限于经历。即使记忆与感知相通也做不到真实共情。所以人的选择权仅由自己控制。法院定下的罪,是教唆者的,还是人性的,你分得清吗?” 这句台词是柏云阳被抓后,与沈晗昱对峙时说得。 耳语者劣迹斑斑,是多起疑案的幕后推手。沈晗昱无法理解柏云阳的行为。 利用人心的弱点滋生罪恶,让受害者成为加害者,除了仇恨得以消解,其余的一切都将丧失。教唆是比行凶更恶劣的罪行,因为它没有起因,更像是临时而起的恶趣味。 柏云阳对指控不进行辩驳,始终神色淡淡,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他不指望沈晗昱被说服,只是陈述一种事实。 法律无法治愈受害者心理的创伤,甚至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无凭无靠的弱者总会因为压抑的苦难而产生恶意。 被怂恿者的罪行背后总是牵连着更多的冷漠与暴力。 “杀害蒋正父亲的人能够被严惩,就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即便没有我,他的痛苦也会转化为更多的暴力。不公,恶意,暴力意图,这些才是耳语者存在的原因。”柏云阳在叙述这句话时,只是在告知一种知识,是作为观众对一场戏目的评价。 沈晗昱无法理解,于是选择了沉默。 在周沉这里,贺执感受到了更细微的情绪。 周沉的嗓音偏低沉,没有柏云阳特色的温和儒雅。被深深藏起的挣扎不满初露苗头。贺执意识到,周沉是剧中人,而非看客。 宛如雕塑批起的纱幔被扯落,柔美锦缎落地,刀刻斧凿的痕迹展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