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镇上见闻 (第4/6页)
一家三口,左买一点右买一点,不一会儿,采购完必需品的凌大山将他带到面馆。 面馆的斜对面竟然酒楼,为啥说是酒楼呢,原因无他,这酒楼实在相当气派,还是个二层建筑 此时虽然已过午饭的时辰,但丝毫不影响往里面去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这样的酒楼凌大仁和杨氏自然不会去吃,因为这里的一顿饭少则一两银子,多则十几两,委实颠覆了他们的消费观。 三人在面馆坐下,买了三碗阳春面,还给凌云加了一个蛋。 凌云在等面的时间,发现面馆的旁边是茶馆,茶客很多。 只见茶客们喝着盖碗茶,谈日常琐碎、论国家大事、报商业信息,凌云触耳倾听。 只道是:来不请,去不辞,无拘无束方便地。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茶馆高台上,仅条桌一张、折扇一把、醒木一方、清茶一盏。 说书人先是向着前方抱拳躬身,随后吆喝道:各位父老乡亲,今个儿借贵方一块宝地,和大家说道说道。 有钱人就捧个钱场,没钱人也不要走,你就捧个人场,在这儿我谢谢大家咯! 果然是靠嘴吃饭的人,开场白就是一顿夸,听得凌云眼花缭乱。随即只见说书人惊堂木一拍,满座寂然。 话说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