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3 (第3/4页)
后愤愤不平。 姜吹雨对此倒不在意,他们的相貌是不同维度的,不是靠灯光就能突破次元壁垒。 剧组里那个五十多岁的灯光师——导演和摄影都叫他老吴,丰富了姜吹雨对这一工种的认知。 中场休息时,姜吹雨没事就去看老吴拆卸、调整灯具和相关设备。 老吴很少经受这样的关注,再加上姜吹雨实在讨老人的喜爱,所以老吴很乐意跟他说话,一开始只是说拍摄:“下场戏导演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要配合氛围的话,得加色纸, 但色纸会损耗一些输出, 所以我要换个高色温的灯,保证清晰度。” 姜吹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剧本上看场景简单,但其实复杂的都在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里,孙周和经常是一个道具一个道具地扣细节, 对灯光师的要求同样很严苛。 不同的家庭要有不同的布光, 而光源在烘托氛围的同时,也要保证对比度和清晰度,还要注意演员的走位不会产生穿帮的阴影。 这些都是老吴和姜吹雨随口提的, 其实里面还有更多的学问没法仔细说。 后来老吴和姜吹雨熟了,也能闲聊上几句,比如说他以前进剧组遇到过的事情:“有次我遇到个半路出家的导演,看上去挺有追求,非要用钨丝灯,说这种灯光很有质感。没错,钨丝灯的光多好看啊,但是贵啊,成本高,人力和电力都高,我给了他预算,他又拍桌子说我中饱私囊。” 姜吹雨觉得老吴经验很丰富,问他给哪些电影打过光,老吴倒是如数家珍,张口就能提十几部。 只是姜吹雨一部都没听过,背地里搜了老吴说的那些名字,都是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