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2章 (第2/3页)
辛苦,小小年纪便扛那么多的责任与压力。 太累了。 纵观裴瑕短暂的一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臣,可曾有一日真正快活过? 沈玉娇看着满书房寂静无声的浩瀚书册,寻不到一个答案。 - 在长安的丧仪定在了三月初八,当日永宁坊裴府门庭喧阗,除却亲戚好友、朝廷官僚,还有大批太学生自发前来吊唁,留下挽联绝句无数。 皇帝与太后也都送来了奠礼,并追封裴瑕为忠国公,谥号文贞,配享太庙。 棣哥儿年仅五岁,受他父亲的庇荫,袭了爵位,成了大梁年纪最小的国公爷。 裴瑕没有亲兄弟,男宾那边暂由裴家族伯兄、沈玉娇的长兄牵着五岁的棣哥儿代为接待,女宾这边则是沈玉娇出面接待。 来往的夫人们见着她憔悴的模样,也不禁拭泪,温声宽慰两句。 不外乎节哀、振作起来、还好有个孩儿,也算有个倚靠、以后好好将孩儿抚育长大,也不枉你们夫妻一场 沈玉娇嘴上轻应着是,脑中却鬼使神差地想起婆母王氏。 她与王氏已多年没联系,哪怕先前与裴瑕带着棣哥儿回闻喜,婆媳俩同在屋檐下也没见过一面。 可自打知晓裴瑕死讯后,沈玉娇时不时就想到王氏,想到当年新寡的王氏与幼年丧父的裴守真。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命运轨迹却在这一刻诡吊地重合。 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只无端觉得一丝恐惧。 为何恐惧,沈玉娇不敢细想,也无暇去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