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三、失学儿童重回课堂(01) (第2/4页)
绿衣、青衣的生面孔。 庶仆见怪不怪,热心道:令史那儿都有名单,官人若要录名,随意寻一位就好。学士今日休沐不在,平时也不管这些小事。 李令之有些奇怪:休沐? 庶仆无意扫见她行止间腰侧露出的金鱼袋,先是一愣,顿时心底大呼倒霉,硬着头皮答:回舍人,学士年高,圣人特批五日一休,一向如此的。 弘文馆是皇城里的清净衙门,连带仆役也懒散,却不代表两耳不闻窗外事,都是客气且有眼色的,毕竟官署里来往的依然是官,听课的生徒们个个显贵。 时下贡举三年一科,每科有百多人之众。及第后须静待数月,或在家温习,或入学馆研修、做些杂活,通过吏部关试后再行授官。 春闱与官员们的吏部考评几乎同时进行,关试正在考评尘埃落定之后,欢欣失意,新旧各有来去。 年轻人大多将弘文馆任职视作跳板,年纪大还不挪窝的,也许是真正与世无争,更多却是争抢不如。 庶仆被拦下时还好笑,哪儿来的愣头青,报道做小工还来寻太傅!一见鱼袋就悟了难怪,是明晃晃的关系户。 两代女帝造就不少行走内外廷的女官,宗女只钟离县主一位。上京谁不知道淮南王恣意妄为,meimei倒是很通情达理的样子嘛! 当然,说出的话不是很通情达理:人既然不在,就先去公房看看。 庶仆为难须臾,只得应下。 李令之一头雾水,走好一会儿到地方才终于拨云见日。 书库虽属弘文馆,却是独立殿宇,有如副馆。小学生入弘文馆,首重帖经、墨义,无需踏足书库寻书看。她还真没来过,简直大开眼界了。 殿中横梁粗硕,高阔幽深,木栅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