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九十七章 博士也是戏精 (第2/5页)
向,而是随便开个脑洞,就安排手下的博士、硕士去查文献,写立项报告,而且屡屡能够轻易过关。 徐致远上博士之后,成为王宏泰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有大量的课题立项申请和结项报告都是出自于徐致远之手。客观地说一句,做这些立项申请,也是博士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徐致远正是在检索各种文献的过程中,磨砺了自己的科研素养,对于国际学术前沿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而,徐致远并不满足于做课题、写论文。中国学者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但对应领域的技术水平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促进。徐致远来到滨海二化现场,与蒋宪宇、鲍剑林等一线科研人员聊天,得知化工设备领域里的技术进步,大多来自于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们的研究,高校的研究与生产一线似乎总是隔着一些什么障碍,有些坐而论道的感觉。 于是,徐致远萌生了要到实践部门去工作的念头,而不是如王宏泰过去给他设计的一样:做博士后,然后留校任教,用八到十年的时间拿到教授职称,跻身国内一流学者的行列。 “我们也需要一流学者。”冯啸辰曾经这样对徐致远说,“我们目前的确还很落后,但未来是要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的,届时就需要有世界一流的理论来引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走学习、模仿的道路。” “这些事情留待我的师弟师妹们去做吧。”徐致远说,“蒋处长他们现在就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工程师,我虽然不敢自称是高水平,但至少能够发挥一些作用吧。” “这对你来说,不是太可惜了吗?” “不可惜啊,我当初学化工,就是为了干这个的。” “那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