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 赵政国的来意 (第8/9页)
子物理中最经典的模型之一。 1924-1925年左右。 老爱同学根据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原理,推断出当温度低于一个临界温度Tc时,一堆没有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就会慢慢地占据相同的“轨道”,形成一种“凝聚”。 用人话来翻译一下: 天气冷的时候,动物们都知道要抱团取暖。 毕竟冷嘛,挤在一起就舒服点。 而基本粒子之一的玻色子也一样。 温度高的时候也可以到处跑,但是温度低了,自己的能量也低了,跑不动了,就都在能量低的地方抱团取暖。 等到温度低得不能再低了,不管老实的还是浪荡的玻色子,无论你原来是什么成分,大家谁都不嫌弃谁,都聚在一起,不排斥彼此,相亲相爱的共同面对极度的寒冷。 这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这个模型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美好的应用前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有关BEC的研究迅速发展,观察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 如BEC中的相干性、约瑟夫森效应、蜗旋、超冷费米原子气体等等...... 截止到2022年。 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实验室实现了8种元素的BEC,相关工作已有6人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没错! 看到这里,聪明的同学想必已经记起来了: BEC的数学模型,正是徐云在物理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甚至不是选修课题,而是他的主阵地。 而历史上第一个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物质....... 就是通过铷原子完成的。 从这个角度切入,徐云可以非常完美的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