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四百六十六章 发布会结束(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六章 发布会结束(上) (第5/10页)

    超对称。

    这是理论物理中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数学结构。

    早先曾经提及过。

    所谓超对称理论在释义上其实很简单,就是指每一个粒子都有其超对称伴子。

    即费米子一定有一个身为玻色子的伴子,例如胶子跟gluino。

    反过来,玻色子的伴子一定是费米子。

    同时这个理论可以一定程度上支撑超弦模型,属于一个非常前端的理论。

    但从整个理论跨度来说,超对称理论的出现远远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

    纵观人类物理史,任何新理论的提出都是由物理动机...或者说需求驱使的。

    这些动机可以来源于旧理论和实验的矛盾,也可以来源于旧理论自身的不自洽性,甚至可以来源于纯粹数学事实的驱动。

    比如之前所说的夸克模型。

    它就是因为当时物理学界发现了质子内部还有构造,需要有一个东西对质子内部进行解释,由此才促生出来的一种框架。

    更容易理解的是日心说,这理论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心说本身不太自洽。

    而超对称理论出现的“动机”,主要有三点:

    暗物质需求、

    可能存在的最大时空对称性、

    以及规范等级。

    其中暗物质需求最好理解。

    说白了就是物理学界找半天找不到暗物质,于是就通过超对称理论,提出了一个叫做超中性子的粒子模型。

    眼下科院发现了盘古粒子,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让这个需求无限的弱化....或者说稀释了。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二三两点。

    可能存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