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结构上的问题 (第6/11页)
是个从更西边退伍的军人,老家鲁东省,看起来可靠而又干练。 听到徐云出发的指示。 魏思明爽快的说了声好嘞,便启动了车子。 一路无话。 ......... 过了五个多小时。 魏思明车子安然抵达了西昌发射基地。 在经过检查后。 徐云先带着黄雨婷和林辰去了位于后勤部的招待所,协助二人安顿好行李再垫了点食物,便被黄雨婷火急火燎的拉去了实验室。 上辈子是西昌发射基地发射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平日里执行的主要是发射任务,常用研发端其实在科工委和航天局,距离西昌足足有上千公里。 不过这不代表基地自身没有研发能力。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几乎所有三线官方机构都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 比如西昌发射基地的三号楼。 这处看似普普通通、和某只很没有猫德的小猫咪同名的建筑二层内,便拥有着与其外表截然不同的高精尖设备: 抗振动、抗过载的元器件模组、轴向逃逸传感器、量热仪、调节器,一台正在嗡嗡作响的超算。 甚至在建筑的三层,还有一个小型酸碱库。 根据葛同友此前对徐云的介绍。 在极端情况下。 这处实验室有能力在四个小时内组装出一颗临时性的通讯卫星,六个小时发射上天。 当徐云和黄雨婷来到建筑二层的时候,实验室内显得热闹异常,丝毫看不出此时已然是凌晨四点: “一号位预备,一号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