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第12/12页)

困交夹,加之无休无止脑力劳动,阿达的健康状况在1850年后便开始急剧恶化。

    最终在1852年因zigong颈癌失血过多魂归黄泉,香消魄散,死时年仅36岁。

    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独立坚持了20年。

    但天不遂人愿,他依旧没有制造出分析机。

    最终巴贝奇在1871年10月18日于家中脑溢血而死,《泰晤士报》在讣告中还嘲笑了他的失败。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

    很多人认为巴贝奇无法制造出分析机主要是是因为生产力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比如他同时代的瑞典人佩尔·乔治·舒茨在借鉴巴贝奇的设计之后,在1843年便建成了一台支持5位数、3次差分的差分机。

    随后他又分别在1853和1859年建成了两台支持15位数、4次差分的机器,先后由美国纽约天文台和英国政府购买使用。

    巴贝奇的失败很大部分要归结于克莱门特的跳反,在那之后由于资金来源匮乏,他的大部分精力其实都放在了拉投资上。

    一次次的碰壁既容易影响效率,又容易将人带入极端,这种事情在后世也屡见不鲜。

    不过眼下,这对受尽了苦难的双人组,却迎来了一个变数。

    会客室内。

    只听徐云轻咳一声,对巴贝奇问道:

    “查尔斯学长,你想明白计算机的意义,想真正的...活着吗?

    ......

    注:

    怕被说科普太多解释一下,巴贝奇这根线会影响很长很长,和现实有些联动,所以介绍的会细一点。

    这个月内争取把副本完结,不过估计够呛,可能要到下个月。新手钓鱼人的走进不科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