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第7/12页)
本书的同学应该比较好理解: 就像汉斯·利伯发明了望远镜,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样,有些概念是可以在具体名目下细分的。 比如查尔斯·巴贝奇是‘通用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是‘现代计算机之父’。 图灵则是‘计算机科学之父’。 三者的领域各有不同,地位也并不冲突。 不过遗憾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运使然,这三位的结局都不太好。 比如冯诺依曼是癌症去世,享年不过53岁。 图灵的死则更加众说纷纭,他在41岁那年自杀身亡,而他死前遭遇过极其强烈的舆论攻击——因为他是一位同X恋。 考虑到这年头LGBT比较敏感,此处就不多赘述了。 而最倒霉、最凄惨的。 无疑是查尔斯·巴贝奇与阿达·洛芙莱斯这对组合了。 巴贝奇1791年出生于伦敦,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极佳,与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一起组建了分析学会,并且竭力复兴英国数学。 毕业后的巴贝奇也从事起了数学研究,还参与了皇家天文学会的建立,一度被视为英国的‘小高斯’。 但在1820年。 一个意外冒出的念头,彻底改变了巴贝奇的一生。 导致这个念头出现的直接原因很简单,叫做数表。 人们使用数表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记录。 现存最古老的一批数表来自巴比伦,生成于公元前1800-1500年。 这些数表用楔形文字刻在粘土上,人们使用它们进行单位转换,计算乘法和除法。 在近代,数表广泛应用于科学、金融、航海、工程、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