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 (第2/4页)
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一众或沙雕或无奈的回答里, 一个自嘲的匿名回答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谢邀。被坑过, 还得含泪当舔狗的经历你们体验过吗,呵呵。】 在这份获得了10K赞的回答内, 详细描写一位高中生在竞赛中含恨落选, 大学毕业后入职心仪公司, 却意外发现公司某个课题的雏形竟然是他当年的参赛作品!项目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不仅没有道歉, 还自认为是伯乐, 找到了答主这匹千里马。答主忍辱负重,养精蓄锐,在某日用蹄子踹死了伯乐后,拍拍屁股另寻东家了。 “还好,当日竞赛的落选,并未给我日后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只是我一想起无数怀抱希望的赤子之心, 将因为某些人的一己私利而被践踏时,我便感到深深的痛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良企业偷窃学生创意牟利的事情一下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有怀疑者留言“X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有人则劝答主这不过是一时偶然,还有人对打了码的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快, 有吃瓜网友PO出了近年来尔曼企业推出的项目企划, 并与白鸟杯的参赛名单做了对比, 发现还真有好几份项目能够撞上。 随后,有又业内人士上石锤,公开了尔曼某张姓专家企图用公司盗窃创意的黑历史来贿赂竞争公司,以求跳槽到对面的睿智cao作。 尔曼的公关立刻行动起来,坚持这一切都是巧合、张专家的邮件更是别人伪造的。但无论他们怎么辩解,评论区内依旧骂声一片。 毕竟尔曼一直打着民族企业的称号,对白鸟杯的大力赞助更是赢得无数赞美,现在的证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