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章 亲子联欢会 (第3/7页)
烧红的石头上,一样能熟,还省了挖坑。” 师父说:“你看你这孩子一点都不笨,举一反三,原始人可不就是这么干的,直到现在,在伊朗那边还在用加热的鹅卵石做烫面饼吃,这都是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技艺。” 受到赞扬的张聪有点得意,他这辈子的得到的夸奖都不如今天多,自信心暴增,说道:“我本来也不笨,但凡从小学到中学能有一个老师像师父你这样会讲课,我早考上北大了,我就喜欢听师父讲这些。” 师父说:“原始人用火坑水煮食物这个阶段持续了很久,终于发明出了陶罐,到了文明时期,贵族就用青铜鼎煮饭,有个成语叫钟鸣鼎食,就是形容贵族生活的,再发展下去,出现了热传导良好又廉价的铁锅,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人才吃上炒菜,那花样就多了,到经济大发展的宋代,饮食文化更加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厨子精细分工,相府里有专门剥葱的,一干就是几十年。” 张聪插嘴道:“那不是于谦他爸爸么~” 易冷大笑:“道理是相通的,人类发展就是社会化分工的过程。” 这句话有点高深了,张聪听不懂,正路过的武玉梅听了一耳朵也犯嘀咕,这老黄嘴里说的都是专家术语啊,搁哪儿学的啊这是。 易冷继续讲故事:“到了清朝,食物的精细程度可谓登峰造极,有一道菜叫火芽银丝,是慈禧太后让人发明的,挑选个大的豆芽,掐头去尾,用绣花针和浸过盐水的白线沾上剁得极碎的rou泥,慢慢穿过豆芽,把rou泥裹在豆芽里,失败率极高,考验的就是厨师的眼力和巧劲,再把加工好的豆芽放在漏勺里,用热油淋到变色通透就算成了。” 武玉梅说:“这不是闲的么,想吃rou就吃rou,想吃素就吃素,这么搞纯粹是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