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1.第371章 南越的悲剧 (第6/8页)
,在年底之前,执委会要安排三到四千名移民进驻这里,一边生产一边扩建,并在明年年内完成莺歌海盐场的主体建设工程。 莺歌海盐场的建设工程紧锣密鼓进行之时,从澳门来的葡萄牙人商船也第一次驶入了三亚港的港口。这艘两桅帆船来到三亚的最主要使命,就是完成双方在签署合作协议之后的首笔军火交易,五百支二七式火绳枪和二十门海汉火炮,以及相应的配套弹药和维修配件。单以交易金额来讲,这笔买卖并不算大,福建许心素向海汉下的每一笔订单都远远超过了这笔交易的金额。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次的交易却是意味着双方已经完全放弃了之前的敌对态度,转向了通过贸易来实现合作共赢的方向。 但有人喜就有人忧,在执委们和葡萄牙人举杯共庆的时候,南越此时却已经陷入了最困难的境地当中。 自八月会安城失陷之后,南越阮氏朝廷所面临的麻烦就没有断过。会安城的被毁造成进出口贸易中断,已经大大地影响到了南越境内的经济状况,而且搞得统治区内风声鹤唳,权贵高官们都担心海汉人的军队会从海上突袭顺化府。 在急急匆匆地从北方前线调回了一部分军队之后,还没等到安下心来,北越的军队又突然发动了大规模的渡江作战。而这次部署在争江横山防线的守备部队没能阻止北越的攻击,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之下一退再退,最终丢掉了南越最倚重的天堑防线。 这次的战线南移已经不比头两年的不利局面,至少那时候南越还有余力能够组织起强力的反击,并且成功地把北越军赶回到争江以北地区。但这次想要再次挽回不利局面,难度就有些大了。这不单单是因为南越在接连不断的征战中失去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亦或是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