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61.第461章 昌化的对黎政策 (第3/6页)
作为战争俘虏投入了苦役营。考虑到已经归顺海汉的本地黎苗族裔感受,除了一部分尚不懂事的小孩被留下来送去了少年军校,其他俘虏全都被装船运往了黑土港,他们将在那里从事数年的煤矿劳作之后才能获释——如果他们到时候还活着的话。 这些事情别说黄雀,就连符力都知之甚少,民团在行动的时候也尽可能地避免让黎苗两族的士兵参与其中,外界并不清楚这些默默消失的山寨究竟是出了什么状况。黄雀所在的石子峒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符力这样的经验者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双方的谈判,更快地帮助石子峒看清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否则黄三木要是昏了头想跟海汉来个不合作甚至是敌对,那之后来到石子峒的大概就不会是海汉承诺的各类生活补给,而是奉命前来剿灭他们的民团部队了。 当然了,在黄雀去三亚见识过海汉的真正实力之后,石子峒已经不可能作出那种不明智的选择,毕竟海汉人所拥有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是这个岛上的大明官府所远远不及的,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领袖都不会带着自己的子民跟这样一支已经主动向自己示好的势力做对,紧紧地抱住这条大腿才是正常的反应。 对于黄雀来说,他并不像符力那样热衷于进入暴力机关,相较于参军或者从警这种门槛较低的单位,黄雀更希望能够弄明白海汉如此强大的原因。他从三亚当地的归化民那里了解到这群海汉人从海外来到这里不过两三年时间,然而所开创的局面却是元明两个朝代的官府都无法企及。黄雀认为要是自己能够了解到其中奥妙,必然能够扶持自己的亲友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想要了解海汉的各种信息,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进入海汉人兴办的学校了,但入读这类学校往往需要海汉民政部颁发的归化民身份才行,而这恰恰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