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 问僧(下) (第3/4页)
二十八岁上时已经到了,这个,到了——”专业术语却说不上来。 憨山忙接过话题道:“回太后的话,《华严经》上说是“海印发光三昧”。如人在海上,海天一片,心念皆空,身处清凉光明世界。” 见朱翊钧微微点头。憨山又对李太后道:“再说与太后知道,虽修行时经行此境,却不可被他昧却本有。不过一个心空无念,没什么了不得,切不可贪恋而执着于此,舍本逐末。” 李太后欢喜赞叹,点头受教。陈太后目光呆滞,第一次觉得自己居然在文化水平方面比李太后差好多。朱翊钧本来对这佛经佛理没什么兴趣,却被憨山风采所折,露出好奇之色。 憨山见了朱翊钧表情,心中激动的如同打鼓一般,脸上却一点儿不显,说完这句话后,再一次宝相庄严,保持住位格。 朱翊钧沉吟一下,方道:“听母后说,你为报父母生恩,刺血抄经,却是难得。” 憨山忙躬身合十道:“皇上因太后染恙,以幼冲之龄刺血抄经,天下万民没有不为皇上孝心感念流涕的。贫僧不过仰慕皇上孝行于万一,可当不得皇上之赞。” 朱翊钧嗯了一声,笑着问这和尚道:“那你以为,出家人除了要报父母深恩,还有什么恩要报吗?” 憨山听了,略一思索,躬身回奏道:“回皇上的话。贫僧以为还有皇上和家国社稷的庇佑之恩要报。”朱翊钧一听他这话,就知道这是一个有道行的。 不置可否,继续问道:“还有吗?” 憨山道:“还有师傅传道之恩;众生护佑之恩。这些恩,都是方外之人需日夜在心,时刻记着上报的。” “那如何报答呢?” “因三界中一切众生所受之苦,发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