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明_第一百三十三章 盘点(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盘点(下) (第3/4页)

为明代并无颗粒火药,后来才知道有,就是制作非常麻烦:需要人工将配好的火药在木槽中碾上五千五百遍,然后再加上烧酒和成泥,接着碾几百遍,最后做成药饼,再分割置于圆筒内滚动成丸。

    这个效率朱翊钧肯定接受不了,但他也不知道如何改进——也没有精力去深入研究。只能加大悬赏力度,终于有工匠在悬赏的刺激下,发明了悬吊碾磨工具:

    以铁箍固定的木架,上面固定数根带有很强弹力的木杆,边上按上手摇齿轮。摇动齿轮时,弹性杆被带动向下击打槽内的火药——因弹性杆的弹性,会自动复位,如此周而复始,一人之力可胜以前数十人。

    后来又有工匠将手摇杆做成圆形宽大车轮形状,内设凹槽,以皮带和水车连接——直接将人力都省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仅此两项发明,两位工匠直接进入小康。这火药碾磨之法,调整力度后,也可用于舂米,于是大江南北,此法被迅速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明代制作火药的配比虽然接近最佳配比,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朱翊钧直接给出了后世小学生都知道的答案。他同时要求工匠,对火门用药以及大炮用药继续试验,并最终确定了,还是他给出的比例完全正确。

    在枪管方面,材质是最好解决的。由于朱翊钧当税收征管的时候,各种钢厂——高端的特种钢厂,还有低端的“三高”钢厂他都去过,也仔细查过其原料和工艺,以利于核算成本查清其是否漏税,因此他给大明带来的第一项材料学的变化,即是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大发展。

    霍老栓在集市上购买的新式贴钢?头——就是皇家钢铁厂的杰作。

    有了熟铁和钢材,即可用卷管法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