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儒道之争,贯穿大汉数百年! (第2/4页)
一时间黄老思想盛行,学者蜂起。 转折发生在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锐意进取,转而以儒术缘饰法治,“霸王道而杂之”! 说是儒术其实也不确切,那时被董仲舒用“天人感应”调教过的版本,孔子的棺材板都快要压不住的版本! 当然,这个版本更容易被统治者接受。 而理论总结起来就是—— 一方面,天是有人格色彩的至高主宰,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若违抗君主,那就是忤逆天意,可以被剿灭!” 另一方面,天的意志可以通过人间的自然现象体现,若君主妄为,也是忤逆天意,天会降下灾异提醒君主反省。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谁来解释灾异?又由谁来提醒皇帝呢? ——当然是儒士了! 说白了,就是至高无上“天”的意思,最终解释权归儒家所有! 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思想逐渐的流落于官学之外。 道家拥趸自然不肯放弃,想重新上位。 既然天子喜欢天人感应,那道家就投其所好,开始与方术、仙道结合,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教皇帝“感应上苍”。 这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比如,在齐地有一个道家的拥趸写了本《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一共十二卷。 这一本书中,声称“天帝”使真人赤jingzi“下教我此道”,汉家奉天地之大终,更受命于天!并把这本书献给了皇帝。 只是…对于这种疯狂暗示,皇帝压根就不搭理。 可以说,从这时候起,道家已经被儒家死死的压制!难以翻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