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四章 该揭开面纱了 (第2/2页)
两边的人都认识,就让他去,限期给朕查清楚。赵卿家,你不会认为不可吧?” 赵鉴心想,不让我来查,这感情好。 可朱浩是哪根葱? 为什么皇帝好像有什么事都首先记起有这么个人? “是。” 赵鉴姑且先答应下来。 因为不是在朝堂上奏对,这种临时查桉的情况,赵鉴不会跟皇帝据理力争,要争也等来日朝会上再说,反正此事错不在他刑部尚书头上,他只是个传话的,总不能让他来背主要责任吧? …… …… 杨慎这边刚进城,就听说锦衣卫已拿下上百名士子。 “用修,先到就近的僻静之所说说话。” 这次来通传消息的,是现在杨慎的得力干将叶桂章。 叶桂章将杨慎和余承勋请到街边一处酒肆内,就在一楼角落的位置,叶桂章把锦衣卫拿人的事,详细说明:“……有咱的人,也有另一头闹事的,不过听说,还有安陆出身的士子参与,据说跟安陆那位状元公有关系。” “安陆状元公?” 杨慎一怔,他想的是,朱浩怎会卷进这种事? 余承勋苦笑道:“没搞错吧?敬道一向明哲保身,不干他的事一概不问,今天想把他叫来都难,怎么会跟他牵扯上关系?” 叶桂章道:“好像是有他相熟的人在其间捣乱。” 余承勋释然,轻叹道:“怪就怪他也是安陆出身,跟旁人的立场不同,怕是有人故意将他往此事上牵扯。” 杨慎却听出一些不太对的苗头,问道:“为何会有人认为,敬道跟此事有关?” 叶桂章道:“有一人,名叫孙孺,据说乃朱敬道的亲传弟子,有人见他与玉田伯的公子走在一起,二人出现在议礼现场,随后他们还出言挑衅,最终引发混战。” “孙孺?”杨慎皱眉。 有关朱浩背后的人和事,杨慎以为他什么都知道,其实到现在他还是一头雾水。 正说着话,外面又进来一人,却是翰林修撰舒芬,他道:“你们在此?刚有消息,说是刑部以郎中朱敬道来查士子议礼殴斗之事。” “什么?” 几人同时站起。 跟随舒芬进来的还有翰林院不少人,其中包括史官修撰姚涞和张衍庆,以及编修王元正、许成名、王相、应良等人,这些都是杨慎发起准备参与大礼议,也是历史上左顺门事件的主要参与者。 叶桂章道:“看来在此事上,敬道卷入得挺深啊。” 余承勋苦笑道:“刑部让他来查桉,就说他卷入很深?这对他或有不公吧?再说以他的官职和在朝中地位,此等事他能做什么?” 所有人都看着发起人杨慎。 杨慎面色冷峻,因为提前没想过朱浩可能跟这件事有多大关系,所以他一直没提防同时也没打算去为难朱浩,一心要把朱浩拉到自己这边。 正说着话,外面一名传话的人过来:“几位都是大明翰林院的翰林老爷吧?刑部朱大人,请几位过去,尤其是请杨慎杨老爷过去。” 叶桂章正要上前问询,被杨慎给挡住。 “他在哪儿?”杨慎问传话之人,他一眼便看出来人非同一般,说话谦卑,但器宇轩昂,精气神十足,看起来像是个当兵的。 “就在对面隔两个铺子的茶楼内。”来人道。 余承勋笑道:“敬道这小子,搞什么名堂?他怎么到德胜门来了?” 杨慎道:“懋功,你跟我去见见,其余的人先在这边等候,切忌不得轻举妄动,就算有人因殴斗而被锦衣卫捉拿,那也是咎由自取,今日所行之事,全在动口而不在动手,谁惹麻烦谁自己承担。” 尽管杨慎此话有推搪责任的嫌疑,但他说的话还是比较符合在场人的想法。 一群没什么地位的读书人,因为殴斗闹事,就想让他们这群大礼议的中坚力量自乱阵脚? 怎么可能! …… …… 杨慎带了余承勋去见朱浩。 朱浩此时包下了整个茶楼,单独招待杨慎一行。 杨慎上楼来,见到朱浩悠哉悠哉的模样,上前面带怪责之色问道:“敬道,今天你为何不出城去?” 朱浩道:“出城做什么?与人吵架,还是与人殴斗?我也是刚得知消息,说是陛下将调查士子殴斗的差事,委派给我了……嗨,好像什么糟心的活计都能往我头上扣。” 杨慎忍不住问道:“听说,你的一名学生,居然跟玉田伯的世子走在一起?还一起去参与议礼?为何之前未听你提过?” 朱浩笑道:“不是什么都要跟你说吧……玉田伯的公子,蒋荣嘛,他也是我的学生,今天我让他跟孙孺一起去见识见识世面,谁知道竟牵扯进纷争里去,惭愧啊惭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