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 (第2/6页)
王舜臣回得爽快:“洒家是延州人。世代都是吃兵粮的,不比你们读书人光彩。” 韩冈奇道:“既然军将出身延州,不在当地投军,怎么到秦凤来的?” 王舜臣沉默下去,神色在跳动的火光中变幻不定,最后猛然仰脖灌下一口酒,将酒气化作憾然一叹:“若不是犯了事,洒家现在应该在绥德城啊……” 绥德…… 韩冈还记得陕北有句俗话叫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的炭’。可在此时,瓦窑堡此时尚未修筑,米脂在西夏人手中,青涧城被宋人控制。而绥德,一直都是党项人的控制区,直到三年前西军名将种谔用计逼降了当地的守将嵬名山,方才占据了绥德。 位于无定河边,横山深处的绥德城,是控制无定河流域以及附近百里横山蕃部的核心所在。种鄂夺占绥德就如将一枚钉子钉进了横山,让宋军的控制区向着西夏的腹地拓展了一大步。 “若不是犯了事,洒家何必避到秦州来?若有五郎照拂,过两年也该升做殿侍,等再立些功劳,升做三班何在话下【注1】?……洒家的老子曾在种老太尉帐下行走,守过青涧寨,筑过细腰城,倒是洒家生得晚,没能得见老太尉的威仪。”王舜臣说起他父亲曾经跟随过的种老太尉,在面上闪过的憧憬和仰慕的神色,在他身上实是难得一见。 “军将说的种老太尉可是种公世衡?” “这天底下哪还有第二个种太尉?!如今打下绥德的五郎也当不起太尉二字。” 韩冈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