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7 (第2/4页)
后就多一条路子,何况这些才子中不乏还有些大家族中子弟。 只要不是纨绔子弟与他们交好也没有坏处,万一以后有事也能够搭上一把手不是。 所以大家一起商量,都等着那十个举人考完殿试一起回去,如果有一两个考中的那回乡岂不是更风光? 想的很美,现实也很美,没想到这次殿试居然中了四人,中间还有状元跟探花! 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就连宋承运跟刘元聪俩人也是疑惑不已。自己学问考卷答得如何,自己心里最清楚。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心中笃定一个进士是没问题的,但是也不至于有如此高的成绩吧。 而且一同考试的大家族子弟多如牛毛,他们三岁开蒙,五岁作诗,十岁就能考秀才,没道理文学会比他们俩人差啊! 别说这两人,其他考上也是奇怪,开始产生起自我怀疑来,难道他们平日里所学还比不上两个从乡村来的人? 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的,宋承运跟刘元聪都是皇帝钦点的。而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唐庆这个人。 这些年唐庆跟皇帝私底下的书信来往,除了皇帝身边的亲信没有一个人知道。 皇帝开国登基没多少年,身边的大臣将领百分之八十都是世家在把控着,剩余的分散在各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 当皇帝这些年下来,皇帝渐渐发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己好多的想法跟抱负都不能展开手脚。 每当提出改革之事,总会有一两个大臣出来指手画脚,这个不许那个不许,而且朝堂上的基本上都有利益牵扯,出来赞同皇帝的人寥无几人。 还都是些不入流的官,如何说得过那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