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0节 (第2/6页)
用不了一年,北伐结束,大部分知识分子就会涌向上海。 李谕也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大同大学。 反正已经铺垫很多年,吕碧城对李谕的决定不可能有什么异议,而且上海的豫园和东平路别墅早就成熟,住进去也很舒服。 李谕和吕碧城先行出发,留着赵谦他们收拾打点,当然不会彻底抛弃这所房子,以后回来还要住一住。 上海的事务比北京繁忙,因为李谕还挂着上海实业协会会长的头衔,并且有心把大同大学建成将来比肩清北的高校。 对李谕来说,让大同大学成为顶级名校的难度没那么大,他每年都可以请来不少国际一流的学者过来开讲座,而且还会在大同大学中培养出几个诺奖,这些成绩绝对是实打实的。 如今的大同大学其实就很热闹,汤飞凡与何育杰只要是回国,就会在大同大学担任授课职务,将来他们也会成为大同大学的教授。 主要是大同大学的条件确实强,李谕给的待遇也足够好,上海又是整个远东最强的城市,天时地利人和全部聚齐,他们必然会留下。 这天正好汤飞凡回来讲生物学和医学,李谕开完自己的讲座后过来捧捧场。 等汤飞凡讲完后,好多学生围着他热情提问。 一名学生看着大同大学的实验仪器垂涎欲滴,“汤教授,您的仪器还有实验室真让人羡慕!” 汤飞凡说:“主要是李谕院士给的经费很高,放眼全球,这里的条件都不弱。” “院士先生对生物学也这么重视?”学生问。 汤飞凡说:“当然!李谕院士说过,生物学是一个极有潜力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