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节 (第2/7页)
当时清廷政坛一等一的人物,虽然他的确很贪,经手这么多事,说他一点没贪根本没人信。
但以他一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而言,他受贿,还是留下纸面证据的受贿,可能吗?
而且密约签完之后,李鸿章就继续去美国了。
之所以很多人怀疑他受贿,一切还是因为《中俄密约》签的太快了,并且俄国获益太明显了。
《中俄密约》仅仅是在莫斯科的李鸿章与北京通了几次电文后,慈禧和光绪就同意了李签字。
这在凡事推诿,拖沓冗长的清廷而言,快得简直离谱,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实际上,在密约签订后,清政府别提多高兴了……在北京举行的换约仪式上,翁同龢等要臣均出席,而且“举杯庆祝”,互赠礼品。
毕竟对他们而言,“联俄制日”是既定政策。
当然,政策是政策。而清政府在国际上的外交手腕就太差了,和慈禧的政治智慧一样扑朔迷离。
铁路与俄国国内的轨距一致,为5英尺(1524毫米)宽轨,并非中国采用的1425毫米标准轨,目的昭然若揭。
如果看过《妈囧》的应该记得这趟国际列车,二十一世纪时,从北京出发的k3列车,只需要一周就可以到莫斯科。
但现在火车的速度,却要两周。
李谕透过车窗,时不时还可以看到中国的筑路工人以及俄国的监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圣彼得堡
半个月的火车旅途虽然依旧漫长,不过总比坐船要好多了,不管客轮开得多稳,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