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上 (第2/2页)
在我幼时对我的诸多照拂。 师父乜我,眼皮底下永远教人分不清喜怒:“我有那么好心?” 三 是,全天下就师父没安好心。 他根本没心。 他常去勾栏——当年师兄分说师父出到山门外的轶事,我问勾栏是为何物,师兄给了我一个暴扣权当解释——什么娘子公子,都喜欢师父的好皮囊与好施舍,更喜欢他的好手段——我直觉不该问这“好手段”是何,只能一知半解地由着师兄讲下去。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师父便在那杏花烟雨的江南里赶着诸位小娘子小公子的趟,他出手大方,最招人待见时,是名满江南的一个小娘子为自己赎了身,将卖身契按进他怀里,说要与师父去到天涯海角。 他对散尽家财只为求他一副方子的病秧子们不假辞色,在外却从来都是好言好语,不流露半点大爷脾气。 他便站在人前,将小娘子投来的契约又那么还了回去,只说:谁教玉人心事啊。一张脸没有喜悲,原来对谁都好生言语,却原来对谁都无情无义。 师兄还要说那小娘子,我烦了:说师父的呀,谁管那没干系的人呢。 四 元锦六年,处处留情的师父终于栽了个跟头。 我掰着指头,说那时候离我出世还要两三个年头呢。 唯有尚存的风物见证了那桩离奇的风月事。 风花雪月,这四字向来是分不开的。 当时师兄说到这一处,敲着扇,摇头笑说:如今哪有花前月下的乐事。 他扇骨一指山门外,引我去瞧:你看,只剩下风雪啦。 三年不曾堆过雪的阑山,竟纷纷扬扬地落起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