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0分利不均心有怨怼 (第4/9页)
几天依旧是最初的磨合期,工作并不是很繁重。不过当赖瑾适应了西海城的各种人事以及同任下九大州县县令详细了解过各地的风土人情,政治民事后,赖瑾的工作也变得繁忙起来。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赚钱。 朝廷想要建立市舶司,乾元帝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力挺赖瑾赴任西海沿子,无外乎是想促进大业朝与西海诸国的商业往来,然后从中征取大量的赋税,添补国库空虚。因此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能令大部分藩外商人心甘情愿的来西海沿子做生意,再行征收赋税也就是了。这样既不会得罪既得利益,也可以完成乾元帝的交代,从某种程度上还是两不得罪的显示了自己的能力,绝对是个讨喜的巧宗。 可是在赖瑾看来,能帮助大业朝的商人将自家的货物直接出售到西海诸国去,所得到的利润会更大。毕竟,历史上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延续多年。所以藩外诸国的贵族民对于大业朝各种奢侈品的追捧和需求远远大过于本朝贵族对于西洋机括玩意儿的需求。当然,这一点不光是他,朝中泰半有眼界的大臣们都知道。只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 目下制约大业朝商人远行西海的最大障碍便是海船的规格不够。也就是说从西海而来的商人们所乘坐的海船可以乘风破浪远行万里,甚至其中自带的火炮等利器足够他们自行对付这一路上所遭遇的大部分海盗。但是对于长时间处于半闭关锁国状态的大业朝而言,前朝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只是史书上简短的一两句话,除了对于帝王的歌功颂德之外,众君臣对于当中笔墨颇少的海船等等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何况前朝后头的时候,那些迂腐的儒生们还亲自纵火焚烧了郑和下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