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 (第2/6页)
然而战场的形势及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 随着战事规模的扩大以及双方在对峙缓冲区的防线逐步完善,兵马的机动性都被大幅削弱,这时候谁能掌握局部战场的统治力,往往更能决定胜败的走向。 比如说双方此时在汝蔡战场投入五六十万兵马,双方都在千方百计的倚山傍水修筑坚固坞寨,短时间内想依靠机动作战或完全依赖谋略取胜,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京襄这时候就需要发展重装步兵作为全军的核心,增强对战场的统治力,并配合骑兵及机动灵活的轻甲步兵于侧翼辅助作战,至少更符合广成、襄城等地的对峙战场实际。 重装步兵的发展,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全军铺开。 即便随着新式水轮机、水力锻锤陆续投入使用,精良铠甲的制备能力获得跨越式的提升,但短时间内缺口更大,很多事还是得一步步来。 一方面陈子箫、王宪目前在广成、襄城战场,将一部分重甲武卒集中起来使用,一方面制司将下一阶段新供给军队的精良铠甲,集中起来优先装备一些精锐战营。 现在是直接给徐惮一个重甲步兵营统领。 当然,重装步兵并非什么稀罕物,制司对其优缺点也都非常清楚。 以选锋军健锐目前所装备的兵甲作为标准,重装步兵全副武装负重将超过八十斤;这还是京襄制甲水平高超,铠甲重量有很大减轻,但这依然令重装步兵在战场上的机动能力大为减弱,同时对进出战场的通道地形要求也极高。 再是精锐悍卒,也不能指望他们身负近百斤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