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8节 (第3/8页)
就没办法达到精度了,需要再次人工干预调校什么的。 刘海也没搞其他的,就在精密仪器生产车间,不求这些工人懂得里面这样那样的道理,要求只有一个,按照我说的方法制造,就可以了,一大堆的理论反而会把这些工人弄迷糊。 半个月的时候,精密仪器生产车间就生产出了第一台样品,送到了部里面进行验收,这个时候刘海还参与制造,指点或者是亲自上手。 一个月之后,在62年元旦节前夕,京都重型设备厂精密仪器车间,机械分析仪正式量产成功,可惜就是产量低了一些,一个月满打满算也就差不多一百台。 不过刘海没要求增加人手,一方面是厂子不容易,第二个,这个生产速度已经足够了,现在能用这个,会用这个的……呃,真的不多。 为此一机部这边找人专门做了一本厚厚的说明书,还作了图什么的,据说教育部那边还准备办一个专门的培训班。 然后原本的给厂子做配套的玻璃厂,也把刘海做的玻璃工具模具拿去,制作试验设备专用工具去了。 其实算起来,二十个人一个月五万的产值,已经算是不低了,特别是在这种用分衡量物价的年代,真的不低了。 其实材料本身就是一个铝合金,不锈钢之类的,附加值高,并且主要是不看外人的脸色,因为有时候你拿着外汇买别人东西,就像求别人一样,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 上级领导听说了这件事情,也是很惊讶,国内产值五万这个不说,关键是减少一项进口的,就说这五万要买多少粮食,多少其他东西? “这个小刘啊,天才啊。”上级领导呵呵一笑的说道。 当然这个时候上级领导也没啥奇怪的,因为这个大时代,天才太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