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1 (第2/4页)
是一直占着贤妃娘娘的位子不干正事,唐宛宛自己都过意不去。 揉了揉自己发酸的胳膊腿儿,唐宛宛中午又多吃了半碗饭。 * 十月初二,正是唐宛宛的曾祖——唐家老太爷的八十四岁大寿。 本不是整十,可老人家年纪大了,子孙满堂的情形不知还能见着几回了;加之每十二年为一轮,便趁着这回再大办一次。 得闻老爷子喜欢石工纂刻,晏回亲自从奇珍阁中选了和田白玉与鸡血玉各一块,叫人仔细装好了。 唐老太爷一介平民,晏回不能亲自去贺寿,皇恩浩荡也不是这么显摆的。见唐宛宛兴致勃勃地准备贺礼,晏回怕她不高兴,还多补充了一句:“等你爹过寿之时,朕一定去。” 唐宛宛压根没在意这么件小事,只笑眯眯问他:“陛下能不能借我两个厨子使使?要会做宴席的那种。” 晏回欣然应允。 唐家虽落魄了,可祖辈积攒下的东西都没丢,仍住在城西最宽敞的一条大街上。这一条大街只住了唐家和闰家两户,都是随祖皇帝而起的八大家之一。院落十几进,房屋百余间,占地之大连京城后建的几个侯府都比不上。 几代帝王为彰显仁善,都未收回田地。可到底是老房子了,每年的修缮跟不上,院墙早已斑驳,瞧着有些迟暮的凄凉。 老太爷和老夫人膝下只留了大房,别的几房都已经分了家出去,唐宛宛的祖父是四房,是最出息的一支,早年当了四品监事便另立府邸了。 这一做寿,子辈孙辈重孙玄孙都不能缺席,唐宛宛正是重孙辈里较为年幼的。 她今日乘的是双骑马车,京城的行人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