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6/7页)
,冷不着我,阿麦说是不是?冷不着从姊,就冷不着阿麦。” “咯…啊啊…”小家伙欢快雀跃。 王二郎喜道:“嘿,来,阿父抱抱。” 王葛拧身,没稀罕够呢,不给。 不能只疼最小的,还得疼那几个半小半大的。吃过午食,王葛像cao碎心的老母亲,又匆匆赶往东巷里。 乡塾条件简陋,才入学的学童总共七个,都在一间屋。屋门大敞,里头仍不算亮堂,夫子挨着里墙,阿艾坐在最前排,最后头的王蓬和王菽几乎和屋门平行。 王葛没出动静,在外打量,听诵书声阵阵。 仲冬往后,因墨冻、手冻,一般都是诵书多、写字少。七学童正跟随夫子念《急就章》,夫子念一句,学童们连念三遍。 此情景,王葛不禁想起南山馆墅。文化教育的差异,最重要的便是夫子对于学术的领悟、授学之耐心,其次才是学舍环境、笔墨供给。还好,虎头自念书开始,习惯把夫子在注释外的讲解,与他自己的理解全记录下来,已经攒满三大箱简牍、纸册,全搬到了东巷里葛藤巷宅院。 酉初散学,阿菽三人没精打采出来。 一个想,念书比编草鞋累,聊闲话的工夫一点不给,还喊得喉咙怪疼。 另个想,念书比喂猪累,喂猪偷懒骗的是猪,念书偷懒骗的是自己。现在才明白,骗自己最难骗! 阿蓬早困得没感慨了,眼周泪迹斑斑,打着大哈欠,等阿艾叫声“长姊”扑向王葛,他才消了困劲,喜出望外。 东巷里有三街六巷,王家新宅所在是六巷中最长的“葛藤巷”,家家户户贮葛藤纺线,王菽说,夜里的纺车声一直响到入眠。 王艾:“天明响得也早,比鸡鸣还早哩。” 王蓬:“那我倒是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