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 (第2/4页)
凶狠,背景颇深的男人,这个“疑似”是杀了人的男人,这个怎么看都该是天黑之后才出来行动的男人。 而后,就在大伙儿议论纷纷,想着这个八九岁开始混街面儿,十二三岁在塘沽跑码头,因为敢打敢杀,不到二十就开始给黑白通吃的帮派老大当打手,血雨腥风里一泡就是十来年的男人,到底会在多久之后就东山再起时,他却连蛰伏都没有蛰伏,就直接从天津卫地面儿上销声匿迹,遍寻不着了。 宗政良,无踪无影,走了个干净利落。 民众的议论,再热闹,也终究只是出于好奇的饭后闲谈,民国乱世,天天从早到晚出不完的怪事儿大事儿,今儿个张大帅打败了王大帅,明儿个英租界招惹了法租界,戏子成了督办小妾跟大太太勾心斗角,前清遗老遗少又开始嚷嚷皇权复兴才是正道,看不尽的热闹排队等着候着,只死了个无足轻重的官员,还是个文官,谁会把这样的新闻在一眨眼就变成旧闻之后还翻腾出来再细嚼慢咽一回呢?毕竟,乱世不缺官,死了一个,十个八个等着替补,你死了,就对了,这有助于官场的洗牌和“血液循环”,并且,无论在何种时候,死,都是名声大噪的方式之一,不管是你自己寿终正寝,还是让谁明杀暗害的,至少,你的死,给百姓带来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关注点,为贫贱者和权贵者的生活,都增添了几分声色,直至这锅五味俱全的热饭彻底冷掉,变得油腻恶心,令人再无入口的兴致。 而至于这“疑似”的凶犯,也就随着议论声的凋落,从天津卫消失了踪影,直到个把月之后,出现在北京城的那条胡同里。 娼馆的红灯笼刚熄,打着呵欠,大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