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 (第2/3页)
,但也不可能预料将来要戴如此沉重的脖铐,因此并无特地锻炼过颈部,致使该部位的承重能力只有5公斤。因而这次她仅在小小斗室里披铐拖镣走了几分钟,就懒懒地躺上床,以减轻镣铐的压迫。但是有了脖铐,即使躺上床也不消停。为消除脖铐在卧下时对颈部的压力,杨惠娟用了几个枕头调节头部与床的位置,才使脖铐的重力被枕头吸收。杨惠娟的所有行为都被暗中观察的刑警看在眼里,他们在以正常程序向刑具设计师提交的报告里特别说明:犯人对这副牢房镣铐承受能力已经相当勉强,如果再增加镣铐的重量,必将无法自如行动。 不过,被捕之初杨惠娟就已有了承受沉重镣铐的思想准备,此刻虽然身体痛苦却也没放在心上。真正使她放心不下的,是遇见夏晓倩后发现的“九美”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夏晓倩能够与自己乘坐同次列车来到雁岭,可以证明为了营救她出狱,“九美”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只不过因为敌人防范严密,暂时没有射出“临门一脚”而已。看来高瑾并没有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在目前阶段避实就虚,以加大对贪官污吏打击的力度,回击她被捕后敌人的嚣张气焰。杨惠娟知道,“九美”花了这么大工夫,跟踪追击到雁岭,势必要在她被押入汉都监狱前放手一搏。如果敌人不给她们提供机会还好,一旦提供了机会,十之八九就是圈套!自己今天向夏晓倩传递的信息,不知道夏晓倩会不会如实向高瑾汇报?汇报后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杨惠娟认真地想了一会,断定“九美”放弃营救的可能性并不大。虽然她年纪轻轻,许多政治学的运筹原则还不掌握,但对东方社会人在政兴、人亡政息的政治传统还是了解的。自己能保持对女子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