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6 (第3/4页)
人被光辉的说辞给打动,觉得自己以救蜀的正义举旗起义,将来新王朝成立, 自可封王拜相…… 这是野心家跟贪婪之徒的盛宴,起义大军从五州并举起义,一路杀向邯炀。 也正好是邯炀的援军出关的第三天。 许念胥等人自然得到消息,也面临两难——是守邯炀拥护朝廷中枢,还是守北地,护住蜀国脉门? 朝廷内部也是分裂成两派,各抒己见,作为唯一可抗将帅的郑青城而言,他都要被这些文官大儒给吵炸了脑袋,可他也只能听于王命,若是君王都摇摆,一时也没了章法,只能按照既定计划朝北地去。 谢临云等到了许青珂的命令——其实也就是起义后的第三天,这命令就到了邯炀。 “其一,杀谋反冒头者,酷刑之!后安排儒家宣扬思想,安抚民心,定位那些反贼,克制他人贪念……其二,倡议各地百姓收拢桑麻布料,勤恳劳作,以备朝廷交易物资,提供前线军队所用。其三……” 一则则命令下来,几乎覆盖方方面面,也是在预防蜀国在战时可能引发的变故,笼统来说,便是安稳民心,让百姓知道朝廷不会肆意征税损伤百姓利益,也让百姓自己有事可做,有利于国。 国战并非皇族、朝廷跟军队三方的事情,而是涉及每个人,调动百姓的战争思想,煽动爱国情怀,让每个人都适时参与,反比一味护着他们要有利于国。 一场国家战役,也是一种蜕变。 谢临云知道这一则则命令政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一个让蜀国要么翻覆成亡要么蜕变成蝶的过程。 众人有主心骨,皆是动员起来,周厥在儒家威望极高,且擅论道,自去笼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