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二十六 欺君之罪 (第2/5页)
衍在青州做官。若是殿下看得上眼,彧愿意修书一封,召唤他们前来投靠。” “自然是再好不过!”刘辩拱手称谢。 虽然荀谌、荀衍也是值得一用的人才,但比起荀攸来还是差了不少,所以刘辩品了一口茶,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有意的问道:“文若的父辈或者子侄辈可有值得一用的人才?” “哦,对了,差点把公达忘了!” 荀彧思忖了片刻,终于提到了荀攸的名字,“彧还有一族侄,他的父亲与我同一个高祖父,今年三十有三,正在京城担任黄门侍郎。论治国韬略,远胜于我这个叔叔十倍、百倍!” 在刘辩前世的印象之中,还以为荀彧与荀攸是亲叔侄,现在方才知道两人的关系向上追溯五世才能找到根源。虽然仍是一家人,可关系也不像潜意识里那样近,这也怪不得历史上的这对叔侄,除了同僚关系之外,也没有更加亲近的举止。 当然,刘辩也知道荀彧说荀攸的本事强于自己,是客套话。在这个乱世之中,治国的才能超过荀彧的还真找不出来几个,便是如同妖孽一般存在的诸葛孔明,在治国方面的才能也不见得能强于荀彧。 “既然你们荀家人才辈出,文若便各自修书一封,派出使者送给他们。邀请前往江东辅佐寡人,必然重用!”刘辩放下手里的茶杯,郑重其事的说道。 荀彧一口答应了下来,当即提笔写了三封书信,一封给三兄荀衍,一封给四兄荀谌,一封给族侄荀攸,按照刘辩刚才所说的邀请他们前往江东做官,辅佐天子重登帝位,振兴汉室。 三封书信送出去之后,荀彧又道:“既然殿下知道奉孝之名,荀彧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他的家宅之中,遗书于他。待奉孝归来之时看到,说不定会来江东投奔。” “甚善,正当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