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现代瓷器当中,最为顶级的一种 (第2/4页)
纹在瓷器之上,应用更加广泛。 这一点可以说是因为国人对龙的敬畏与钟情,才使得龙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上衍生出了多种纹饰色彩。 龙为何物并无实据,且其形象也形容不定,千百年之间,龙的造型也随着不同的寓意千变万化。 而龙,也在人们的构造下滋生出不同的种类,有鳞的蛟龙,有翼的应龙,有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等等。 任何的艺术造型,都脱离不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形式。 陶瓷器上龙纹的应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元中期,青花的外销需求迅速成熟,且以青花为原料的绘画,无论是大面积渲染,亦或是纤如毫发的笔触,都能自如地表现。 这无异于给龙纹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元代青花上龙纹一般为白地青花,龙身细长,小头,细颈,独角或双角,无披发,鹰爪,四肢有后掠的火焰状毛发。 龙身鳞片圆弧状或斜网格状,三爪或四爪,尖尾或火焰状尾,龙纹四周加饰海水纹、云气纹或火焰纹。 到了永乐和宣德时期,官窑体制趋向完善,作为王权象征的龙纹,突出了威严和尊贵。 这时龙体和四肢粗壮,龙首较大,加披发或者竖发,普遍使用五爪龙作为官窑的标志。 明中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龙纹的形象变得儒雅和喜庆。 此时的龙纹多方首,闭嘴,龙睛平视,配以莲池和花丛。 成化时的衔花龙口吐鲜花,龙身卷曲,龙肢成花叶状,是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