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_第152章 大明底层症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大明底层症结 (第2/4页)

是百十年内崛起的暴发户。

    当然老朱家也是被那群人瞧不起的对象。

    只不过天子的冠带,依旧是他们利益和矛盾遮掩工具。

    天子在一日,矛盾就不会轻易落在他们身上。

    而是天子无德所至。

    总之在社会矛盾无法调和之前,那群人不会轻易的冒头。

    “死气沉沉的社会底层,才是整个大明深处的痼疾。”

    朱厚照这一年,研究的资料越多,越发明白为什么大明中后期那么烂,却还能扛着走上一百年。

    根子就在社会底层和朱元璋的制度。

    朱元璋的制度之前说过,是北制的集大成之作,是集权体系下完美的艺术品。

    只要基层不崩坏,朱元璋的制度就扛着大明不断往前走。

    然而坏就坏在朱元璋,没有完成对于基层的统合。

    基层被另一批人,也就是所谓的豪强夺走了。

    豪强:宗族、地主、读书人。

    这三股势力,因为朱元璋选择理学作为统一思想的工具,而进行了合流,形成了自我循环。

    读书人靠着读书做官,当上了地主,然后分家出去形成了独立的宗支。

    于是第一轮积累完成之后。

    这群人,就开始进行“耕读传家”,然后成功诞生出新的秀才、举人,于是这就是宗族做大,地方基层力量被架空。

    人在增多,土地不够,有能力的地主家族开始利用特权强取豪夺,快速扩张,一个县内出现四五个豪强。

    于是就出现了,豪强为国家骨、大明为国家皮的现象。

    也就是说,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