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和我的母亲】1~3 (第6/19页)
师叔。评剧学校在八九十年 代曾经十分红火,穷人子弟,先天条件好的,都会送到炉子里炼炼。一是不花钱, 二是成才快,三是相对于竞争激烈的普通教育,学戏曲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这 一切都成了过往。时代日新月异,在现代流行文化的巨浪面前,戏曲市场被不断 蚕食,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陈旧、一点也不酷的东西毫无兴趣。加上普通教育 的发展及职业教育的兴起,哪里还有戏曲这种“旧社会杂耍式的学徒制”学校的 立锥之地?2年莜金燕逝世后,她创办的评剧学校更是门庭冷落,一年到头也 收不到几个学生。全校人员聚齐了,老师比学生还多。 年母亲从学校辞职,四处奔波,拉起了评剧艺术团。起步异常艰难,这 两年慢慢稳定下来,貌似还不错。去年承包了原市歌舞团的根据地红星剧场,先 前老旧的办公楼也推倒重建。或许正是因此,母亲才兴起了接手评剧学校、改造 成综合性艺校的念头。莜金燕是土生土长的平海人,但她的子女都在省会城市平 阳定居,现在评剧学校的法人代表就是她的女儿。 ※※※※※※※※※※※※※※※※※※ 炝锅面吃得人满头大汗。母亲到卫生间补妆。老板娘过来收拾桌子,娇笑着 问我:“这到底谁啊?”神使鬼差,我支支吾吾,竟说不出个所以然。老板娘切 了一声,只是笑,也不再多问。从驴rou馆出来已经一点多了,蔚蓝的天空没有一 丝云朵。母亲说这次出来急,也没给我带什幺东西,就要拐进隔壁的水果店,任 我说破嘴就是拦不住。出来时她手里多了网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