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盛唐宠后_分卷阅读1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6 (第3/4页)

,小学的自然科学或者是课外活动课上,直接用盘子盛水养个蒜苗什么的那种不算。

    当然了,这项工作上,最大的两个问题在于,萧燕绥本人根本弄不清,国内那么多的蔬菜,哪些是原来就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出来的、哪些是外来物种,以及,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什么朝代何种情况下,哪些新鲜的作物被引入了国内。

    当然了,像是西红柿,或者说是番茄这种常见蔬菜,名字里就带个“番”字,目测应该是古代的番邦引进的吧……

    “农具,”萧燕绥单手托着下巴认真琢磨了一会儿,打定主意之后,方才开口道:“回头等我把手上这些事情忙完,有空之后,就去家里的庄子上看看吧。”

    古代农具的改良,其实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充分的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问题在乎,劳动人民的经验,口耳相传的较多,识得文字的人反而是少数,这也就造成了在很多地方的发明创造上,基本都属于那种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是,老人们流传下来的经验和年轻人的进一步实践,都证明了这些规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萧燕绥本身并非农学出身,也根本没办法系统的说出中国古代农耕水平的发展变化,但是,数学始终都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她比较了解的物理和化学的一些知识,相较而言,在实际cao作上,也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甚至于,即使萧燕绥根本不知道耕地时的犁具体要怎么用,但是,只要在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将其换成不那么容易生锈的金属,对于农民而言,便已经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进步了。

    正有些走神的想着,萧燕绥突然回过神来,不太确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