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6 (第3/4页)
影响,但是,却没有想到,依照这个老农所言,情况居然会这么不乐观。 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萧燕绥盯着田间地头上,尚且没有收割回去的庄稼,和她上辈子在电视或者图片里看到的图片留下印象截然不同的作物,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心中顿时恍然大悟。 千百年后的后世里,作为一个农耕大国,除却平原地区的机械化农场之外,国内农业耕作的基础模式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然而,那些庄稼和以往最大的不同,除了化肥的发展之外,其实是庄稼本身的品种得到了充分的改善。 抗寒、抗寒、抗病、抗倒伏、高产、口感…… 这些作物本身渐渐改良优化所得到的提升,在当代人的眼中可能并不明显,可是,对于如今的萧燕绥来说,隔着千百年的科技积累和品种优化,她上辈子见过的那些庄稼,和如今土地里栽种着的这些作物之间的差异之大,却是远超想象的。 上次萧燕绥在田间地头上看到的,还只是生长过程中的幼苗,便是显得稍微矮小瘦弱一些,萧燕绥对于农作物植株的成长变化又不了解,自然也就没发现这个规律,如今,地里头的庄稼该熟的都熟了,结果之间的差别就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在唐朝生活了这么多年,萧燕绥吃饭的时候,一直都是奔着新鲜感去了,再加上烹饪习惯和调味料的缺乏,再加上她本身对饭食并不是那么挑剔的人,所以,她下意识的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具有着同样名字的粮食和蔬菜,唐朝这会儿和后世的那些,其实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品种,并且,属性差异巨大到都让人怀疑它们之间可能都已经发生过了跨物种的变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