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9章 (第2/3页)
了。 表什么态?天津! 方才这一段哑迷,内容其实很简单:皇帝试图将天津、曹氏等话题引出来,然后群臣讨论,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而兵部尚书大人方才的回话,已经尽可能暗示了他自己和兵部的态度:天津的事我就是不提。皇上,李自成都要上门宰你了,咱们能不能先当做活曹cao不存在? 而后,群臣用及其失礼的全体大沉默,表达了不想再谈论曹氏的意愿。 君臣之间奏对,是不能冷场的。可是,今天这一场大朝会,短短时辰里,已经冷场了两次。 良久,就在队末的冯荆介老爷,看笑话般猜度着暴躁易怒的皇帝会不会发飙时,龙椅上的皇帝,终于用一股冷硬的语气发话了:“既虏酋已退,传旨,封吴三桂为平西伯,着既领三卫入京勤王!” “臣遵旨。” 又过了两息,见皇帝没有新旨意下达,群臣终于长出一口气:形势到底比人强,皇帝在巨大压力面前,分得清轻重缓急了。 到了这一步,刚才那些话题就算是翻篇了。理论上,接下来,君臣就应该讨论如何守卫京城,消灭即将到来的李逆大军了。 可是,却有个不按规律行走的官儿出列了:真·保皇党之东宫太子讲读,卜大醒卜老爷。 此君一出,在场人就知道,大约又是皇帝有什么不好意思明说的意思要传达给臣下了。 果然,卜大醒再次提出了一个话题:天子南狩。 翻译过来就是:崇祯想跑路,迁都去南京。 真实历史上,在明王朝最后的日子里,崇祯其实好几次打算要迁都南京的。 结果,第一次迁都之议,在大学士陈演、光时亨等反对和不愿负责的心态下,崇祯未能迁都南京。 第二次,崇祯跟左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