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_第三章 萨尔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萨尔浒 (第2/8页)

三里的太兰冈观察战场态势。

    他见明军杜松部久攻不克、上下不得,攻势逐渐萎靡,便知铁背山下的明军已是强弩之末。又由哨探那里得知明军萨尔浒大营防御不强、士气不高,心中便有了计较。

    努尔哈赤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消灭在萨尔浒的明军,而后回师夹攻在铁背山的杜松部就容易多了。想罢即刻命次子代善率正红、镶红两旗增援铁背山,拖住杜松。自己则亲率剩余六旗人马约四万五千人直扑萨尔浒。

    努尔哈赤到达萨尔浒后再次仔细观察战场形势,见明军状况果然与哨探禀报的情况一致。

    明军在山上据险设置了左、中、右三座大营,左右两营各有兵力五千,中军大营兵力为一万。左右两营位置向前探出,中军大营位置则靠后,形成互为犄角的态势。

    如敌军进攻中军大营,则会遭到左右两营火炮和弓弩的打击,必要时又可出营从左右两翼夹攻敌军。如左右两营遭到攻击,中军大营除可提供远射兵器支援外,还可调动兵马由侧后迂回攻击敌军。

    这布营的阵势俗称“犄角阵”,攻防兼备可进可退。如果杜松部不分兵,以三万大军坚守萨尔浒山。虽不敢说最后必定胜利,但后金军想取胜也没那么容易。

    明军三座大营的阵势虽然厉害,但对于久经沙场的努尔哈赤来说,他一眼便看穿了其中弱点所在。

    根据明军兵力的多寡情况,他决定先猛攻明军中军大营,引左右两翼明军向中军大营调兵增援,然后趁机攻打地势略低的左翼大营。

    到时明军右翼大营见状必会出兵增援,那时自己便可率军于半山腰突击这部明军,待其溃散后,可率军参与对明军中军大营的攻击。最后再集中全军消灭明军左翼大营。

    努尔哈赤思量好战策后,命八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