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章 战后重建的洛阳和唐朝的农业 (第4/6页)
朝的时候,佛教的地位开始逐渐提高,这一点大家看《西游记》里面所描写的就可以看出出来。唐朝的时候僧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可是僧人是不从事生产的,而为了让僧人和寺庙拥有自己的产业,所以朝廷决定分给他们土地。 这些是普通人的分田。在社会的上层,比如贵族,从亲王、公、侯、伯、子一直到男。分封一百顷到五顷不等的土地。朝廷命官一品到九品,可以分到六十顷到五顷不等的土地。而一些勋爵之类的也能分到土地。 在唐朝的土地政策中,还有一点就是给官府也分土地,比如一个县令,他一方面由朝廷发的俸禄,另一方面还有一份”职分田“,这个职分田不是分给各人的,而是分给这个官职的,只要是在这个官位上,那么就能享受到职分田,而职分田的所得是不需要上缴赋税的,全部属于官员。 在职分田之外,还有一个公廓田,这一种田地,属于一个机构,比如官府有一块公廓田,那么公廓田的收入也不需要上缴赋税,所得全部作为职能部门的活动经费。 但是均田制在后期,因为朝廷允许土地买卖,甚至一些分田,也允许转让,这样一来,国家的田地渐渐流失到了大地主和大贵族的手中,但是这些地主和贵族是不需要交税的,所以朝廷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而朝廷得到的赋税也越来越少,均田制实施的前提就是国家掌握大量的土地,等到国家的土地不足时,均田制也到了崩溃的时候。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这一时期内庶族地主开始开始兴起,租佃契约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