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_第六十五章 决策者的困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决策者的困境 (第3/5页)

五十多岁,须发花白的大工匠站了出来:

    “殿下,您说得设计方案也许可以尝试,但是显然太过危险了。

    “过于集中的锅炉维护困难,在遭到打击的时候也更加容易大面积损毁。

    “最关键的是,我们大明海军暂时不需要那么高的航速啊,30节的航速实在是太高了。

    “按照我们的预测,我们只需要达到25节航速,就足够对所有敌人的下一代战舰,也形成非常明显的优势了。”

    朱靖垣马上再次辩解说:

    “现在和下一代也许够了,但是没人确定到了下下代还能保持优势啊,这种大型主力舰我是准备用三十年的。

    “而且等到锅炉技术有明显进步之后,我们再给她换单炉功率更大的少量大型锅炉,这样安全性就上来了啊……”

    两个大工匠都是一时语塞,主要是有点跟不上朱靖垣的思路。

    兵部尚书刘权之,这位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的老先生,在这个时候站了起来:

    “殿下,这种四万吨、三十节的战舰,建造成本肯定会非常高昂。

    “很可能会超过原有两万吨主力舰的两倍,甚至三倍,主要是动力系统的成本过高。

    “即便是将使用周期拉长到三十年,总体评估使用成本仍然是过高的。

    “因为原有的两万吨主力舰,使用寿命通常也超过二十年。”

    兵部不管战舰设计建造,但是他们管军费预算,战舰和武器装备设计建设,都需要他们来签署和下达订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